时间:2025-02-14 16:53
一、医疗期内可以经济性裁员吗
在员工处于医疗期这个特定阶段,通常来讲,用人单位是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。
医疗期其实就是企业职工因为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,而停止工作去治病休息的一段期限,在这期间,劳动合同是不能被解除的。
《劳动合同法》有明确规定,当用人单位要裁减人员的时候,得优先留下那些与本单位订立了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,还有那些与本单位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,以及家庭中没有其他就业人员,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这些员工。
不过,如果劳动者在医疗期结束之后,还是没办法从事原来的工作,同时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外安排的工作,那用人单位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,或者额外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之后,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。
总而言之,在医疗期内,原则上是不能进行经济性裁员的,但医疗期结束后的具体情况,就得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实际的情形来进行判断。
二、医疗期员工权益受侵害怎样维权
医疗期员工权益受侵害,可按以下方式维权:
首先,收集证据。比如劳动合同、医疗诊断证明、病假条、工资流水、单位侵害权益的通知或相关聊天记录等,用以证明员工的医疗期事实和权益受损情况。
其次,与单位协商。尝试与用人单位友好沟通,明确指出其侵害行为违反了《劳动合同法》《关于贯彻执行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〉若干问题的意见》等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期员工权益保护的规定,要求其纠正错误,恢复员工合法权益,如支付病假工资、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。
若协商无果,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,提交收集的证据,由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改正。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,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三、医疗期内被裁该如何依法维权
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,若被裁,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依法维权:
首先,收集证据。包括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工作证、医院诊断证明、病假条、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等,这些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、医疗期情况及被违法辞退事实。
其次,与单位协商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,指出其解除行为违法,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。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,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,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。
若协商不成,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,请求其责令单位改正。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,提交证据,主张权利。对仲裁结果不服,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上一篇:劳动仲裁能在网上起诉吗
下一篇:社保一次性补助怎么申请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